光伏扩产预期带来新机遇 金刚线产业将迎来“第二春”?
点击次数:2020-02-20 21:41:30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近期,通威股份、隆基股份、晶澳科技纷纷宣布新一轮投资扩产计划,彰显出行业领军企业对光伏产业发展前景的强烈看好,一些研究机构也顺势喊出“光伏新周期开启”的口号,A股光伏板块随之“涨声”响起。
扩产预期之下,与光伏产业密切相关,看似不起眼、实则作用大的金刚线细分产业也重获外界关注。
崛起与替代
金刚线是金刚石切割线的简称,主要用于硬脆材料的切割,在光伏产业应用于产业链上游,即硅料、硅片的生产制造环节。在光伏硅片领域,相较于传统的砂浆线切割,金刚线切割磨损更小,切割速度更快,且工艺更为环保。
光伏产业发展至今,“降本增效”是核心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随着早期的砂浆切割技术工艺被开发到极致,“降本”空间已所剩无几。而在切割工序占成本比重高,其他环节又难以压缩成本的情况下,升级切割工艺就成了降低成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,金刚线切割工艺由此进入了光伏应用领域,但价高、缺货成为了彼时金刚线大规模应用的“拦路虎”。
不过,从2015年起,隆基股份率先将金刚线切割大规模应用于硅片切割,使切割时间由10小时缩减至2小时,线耗量由原来的100米缩减至1.5米,为光伏行业带来革命性突破。2016年前后,国产金刚线迅速崛起,逐步替代了进口。
2017年,晶硅片切割行业迎来了发展分水岭,传统砂浆切割工艺被金刚线切割工艺快速替代。以良好业绩作支撑,“金刚线三剑客”岱勒新材、三超新材、东尼电子纷纷登陆A股市场。
同年,岱勒新材、三超新材、东尼电子3家公司金刚石切割线业务的毛利率达到峰值,分别为48.57%、48.29%、56.21%;而被替代的传统砂浆线霸主易成新能当年则是业绩巨亏。
如今,国内主要的光伏硅片生产厂商几乎全面采用了金刚线切割工艺,应用于切割光伏硅片的金刚线的基线直径在50微米至65微米之间,基线直径比人体头发丝(80微米至90微米)还要细。金刚线产业内部再细分,电镀金刚线是目前的主流工艺。
混战与转机
金刚线产业的快速发展,引得各路资本大举涌入。仅2017年,就有易成新能、天原集团、豫金刚石、恒星科技等上市公司上马金刚线项目。
上述“三剑客”也不甘示弱,“比、学、赶、超、帮”之下,金刚线产能骤然狂飙,价格也随之急转直下,特别是在“光伏531新政”之后,光伏产业进入寒冬,在商海中“混战”的各家公司也遭遇了产能过剩带来的发展阵痛。
2019年美畅新材披露的招股书显示,其金刚线2018年年底总产量达到1892.79万千米,而行业产能的急剧扩充下,“60线”单价下滑超过50%。
东尼电子、岱勒新材、三超新材“三剑客”中,2019年亏损最大的为东尼电子,预计全年亏损1.4亿元至1.5亿元,主要是金刚石切割线业务大幅下滑、大额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所致。岱勒新材则预计2019年亏损4150万元至4650万元。三超新材2019年预计实现盈利928万元至1300万元,但相比2018年同期业绩也出现了大幅下降。
严重的产能过剩给该细分产业带来创伤。2019年年初还对发展前景表示乐观的“三剑客”,年内纷纷刹车,停止扩产计划。
东尼电子在2019年曾多次表示,计划后续对金刚线业务将进行减产或者停产处理。岱勒新材2019年10月公告,将募投项目“年产60亿米金刚石线产业化项目”延期。恒星科技这样的“新兵”也在有意无意地放缓产能释放速度,其2019年半年报显示,公司2017年上马的600万km超精细金刚线项目,项目进度仅为58.00%。
不过,低谷也意味着转机。展望未来,有产业分析人士表示,随着行业龙头先后提出扩产计划,光伏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,尤其是在“降本+提效”双重因素驱动下,“大尺寸+薄片化”已成为光伏硅片环节的主要发展方向。由此,经历一番大浪淘沙的金刚线产业也将步入发展新阶段。
拟登陆科创板的高测股份招股书显示,按照市场最新行情,每片硅片(约4W)需耗用金刚线约1.5米测算,生产1GW硅片需要37.5万千米金刚线,按60元/千米不含税单价计算,即对应2250万元的金刚线需求。
目前,东尼电子、岱勒新材、三超新材凭借上市公司资源优势,已经占据了主流市场,而3家公司近期也在互动易平台上表示产业已经逐步回暖。
其中,三超新材表示,公司目前年产1000万公里金刚石线锯项目正在建设中,公司从中村购进的设备正在陆续到厂并安装调试,按照双方约定,预计在今年3月20日前相关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并达到可运行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