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新闻 >

股权质押蛋糕重切 场外资本抢食升级

点击次数:2018-03-24 11:12:14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 当券商、银行、信托等金融机构纷纷收缩质押业务规模之际,股权质押市场的蛋糕被重新分配。
近期,不少参与场外交易的民间资本加入股权质押“分食大军”,甚至

  当券商、银行、信托等金融机构纷纷收缩质押业务规模之际,股权质押市场的蛋糕被重新分配。
近期,不少参与场外交易的民间资本加入股权质押“分食大军”,甚至成为券商业务人员转单的重点对象。虽然搏杀激烈程度有所升级,但“价格战”并未出现,“严把风控关”成为这些民资机构的展业信条。
券商业务员转单
“对不起,这种网红票我们真的做不了。”挂断再次打来的咨询电话,张云(化名)指着手里打印出来的要素表直摇头,“这家公司是圈子里出了名的问题户,它的这笔股权质押在市场上飘了好久,不管是银行、券商或是民间机构都不敢接单。”
张云是北方某券商深圳地区的一名股权质押业务经理,从1月质押新规发布之后,他就明显感觉日子难过了许多。“公司对股票的风控严格了不少,一些放在以前几乎是稳做的质押业务,如今上报到总部之后都被否决。”即便如此,他仍每天雷打不动地往几个行业人士业务交流群里扔“广告”:专做股权质押,要求去年不能亏损,被处罚、被起诉以及有退市风险的公司不做,欢迎抛单。
“咨询的多,但我们公司真正能做的很少。”张云说,他所在的证券公司如今甚至对部分基本面尚可的股票也会谨慎放款,原因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资金额度减少,希望能尽量用在安全边际高、资金收益也高的股权质押业务上;二是公司在根据新规修改制度与系统,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在逐步进行中,新业务来不及全面铺开。
在另一家中型券商从事股权质押业务的黄明(化名)则相对乐观。“如果公司做不了,我可以转给同行的朋友,有一些业务他们是愿意接的。”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朋友们所供职的公司既有银行、信托这种大型金融机构,也有民间机构,如小贷担保、融资租赁、商业保理等类型公司。
针对机构类型不同,他会转介不同标的。“比较优质的股票质押会优先介绍给银行或信托公司,因为此类融资方往往要求较低的利率。而一些略有瑕疵、又希望有较高质押率的标的,则会优先介绍给民间机构。”黄明透露,作为介绍方,他往往会获得一笔“转单费”,根据总融资额,比例通常在万五到千一左右。
转单的情况并不鲜见,张云说,这是促使他每天坚持拉业务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民间资本争相入场
券商业务员玩起转单只是质押新规带来的一个表象性改变。根本性变化在于,随着券商、银行、信托等金融机构纷纷开始收缩质押业务规模,股权质押市场的“蛋糕”重新分配——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场。
“我们用的是公司自有资金,股权质押额度500万元起,最高可放款6亿元,年化利率15%,前期无任何费用。”这是何帆(化名)给一位咨询客户的初步报价,在客户流露出利率稍高的想法后,他连忙表示可以仔细研究公司和股票情况后再谈,“利率好商量,如果股票质地优良,我们可以给出比正常水平稍高的质押率,而且会尽快放款。”
作为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的业务人员,何帆最近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股票质押业务上。“公司前不久明确要求,尽量做成一些股票质押业务,为此特意将部分此前主要用于过桥、摆账、信用贷业务的资金抽调出来。”
据他介绍,公司如今在质押业务上比较激进,一些在券商只能拿到三四折质押率的创业板股票,在他们公司可以拿到五折。如果是控股股东质押,甚至可以拿到上限的六折。“最近明显感到竞争激烈起来,大家都渴望借质押业务与上市公司大股东建立合作,为以后开展更多业务打基础。”何帆表示,以往券商、银行和信托是市场最大的质押方,像他们这类民资背景的公司只能靠捡漏。如今,随着越来越多质押业务被银证信拒之门外,他们渴望多分一杯羹。
虽然竞争激烈,但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发现,大规模“价格战”并未出现,民间资本给出的股权质押利率普遍在15%左右,更有甚者高达18%。
“虽然市场上最好的标的基本被券商、银行和信托瓜分,但还是有不少质地稍差的股票可以做,这就是我们的机会,而且这类股票的质押业务数量短期内并不少。我们的策略是,利率不可能下降,质押率可以相比银行、券商稍微高一点儿。”何帆称,目前市场上的资金成本持续高企,再加上他们做的是相对高风险业务,只有较高的利率才能确保收益。
风控升级不敢放松
虽然民间资本加大了抢食力度,但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得知,他们对于风险把控并未放松,一些举措甚至在向银行、券商等机构看齐。
近期,一些民间资本机构在承揽业务时提出“必须审票”,对标的企业的调研严格很多。“客户告知上市公司名称后,我们会对拟质押股票的性质、上市公司近两年业绩、被监管部门处罚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核查。”广州一家投资公司项目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,审票发现公司资质没有问题后,就会进一步详细了解公司股份的质押情况,包括整体质押比例有无超过50%、拟质押股份有无被司法冻结等。
“公司内部设有风控线,如果上市公司原本的股票质押率超标就不会再做。”他说,对于质押比例接近50%的项目,即使做也会要求客户设置强担保措施,并签署授权处置条款。
何帆称:“项目审批之前,我们会把控出质人的资产水平,验证其补仓能力是否达标,同时严控质押率和融资规模,保证质押人有足够的资产补仓,且尽量不触碰到减持限制比例,最终具体比例视质押标的和质押人而定。”
除上述风险把控措施,与以往相比,现场尽调手段被一些机构郑重使用。“对于一些金额较大、涉及控股股东的质押,以前我们最快一周内放款,如今我们公司现场尽调差不多都要花一周时间,从接单到放款,两周放款就算很快了。”前述项目经理说。
张云介绍,他通常招揽业务时,会按照同行普遍划定的红线进行筛选,明确哪些类型公司的质押业务不能做,“从目前情况来看,大家对风险把控都十分重视,一方面与市场环境有关,近期出现好几起股权质押‘触雷’案例;另一方面与监管导向有关,大家都在注意不去触碰红线。”

浏览相关内容: